2011-09-20 01:23:39
進入9月份,廣州顯然加快了推地的步伐,未來3個月將有1.2平方公里的地塊大舉入市,但在調控升級的背景下,完成土地出讓收入的難度正在加大,扭轉土地市場的低迷或許只是地方政府的“一廂情愿”。
兩地塊遭遇“零舉牌”在18日的房博會上,廣州再次推出3幅住宅地,最終兩塊遭遇“零舉牌”,1塊地以溢價10%的價格成交。
據了解,此次出讓的3幅地塊有1塊位于廣州白云區(qū),另外兩塊則位于廣州番禺區(qū),3塊地總占地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總掛牌起始價超過11億元。
不過,該日的拍賣會上僅有4家開發(fā)商現(xiàn)身,萬科和保利地產也在其列。最終,只有位于番禺區(qū)的一幅占地面積約3.8萬平方米的地塊進入了競拍環(huán)節(jié),最終溢價10%;其他兩塊地則遭遇“零舉牌”,其中位于白云區(qū)的地塊由萬科以12.69億元的地價購得,另外一塊地則只溢價4%。
公開資料顯示,上述3幅地塊均屬于“限地價 競配建”地塊,其中,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戶型和公租房均要占據一定的比例,這3幅所謂的“靚地”的吸引力也因此大打折扣。
推地或是“一廂情愿”這是繼9月1日“9連拍”之后,廣州又一次較大規(guī)模推地。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9月1日推出的9幅地塊中有8幅地塊以底價成交,只有1塊地溢價100萬元;9月5日推出的條件較好的開發(fā)區(qū)某地塊也僅僅吸引了兩家開發(fā)商前來競拍,而此次土地拍賣則延續(xù)了這一狀況,在一些業(yè)內人士看來,廣州土地市場已經開始顯現(xiàn)日漸低迷的趨勢。
據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廣州的土地出讓收入為163.12億元,同比下降17.14%,僅完成全年目標的1/4左右。
在未來3個月內,廣州還將向市場推出52宗地塊,用地面積約1.2平方公里,而截至9月18日,今年廣州實際公開出讓的經營性用地面積也不過1.5平方公里。
另外一個“變化”則是,今年廣州商服用地的供應量將比往年增加五成左右,相關分析認為這也是住宅調控之下地方政府的 “避險”之舉,不過地產專家韓世同指出,這其實也是廣州發(fā)展第三產業(yè)的需要,但就土地市場來說,地方政府加大推商服用地的力度很可能只是“一廂情愿”,因為商服用地有其特殊性,并非每塊地都適合發(fā)展商業(y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