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6 00:40:45
原因之一就是廈門土地供應量少,尤其是島內,整體樓面價節(jié)節(jié)攀升進而推動了房價的持續(xù)上漲。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婷 胡健 發(fā)自廈門
每經記者 李婷 胡健 發(fā)自廈門
廈門島內主城區(qū)寸土寸金。最近一次島內土地出讓是在2013年12月30日,湖里區(qū)推出兩幅商住用地,其中一幅成為廈門歷史上單價地王,樓面價高達29935元/平方米。而按照2014年年初的廈門土地供地計劃,島內土地將零出讓。
業(yè)內人士認為,廈門市政府對于土地供應節(jié)奏的有效控制,使得廈門成為存銷比最為健康的城市之一,廈門土地出讓目前仍然保持較高的熱度。廈門島外目前已經成為開發(fā)商爭奪土地的主戰(zhàn)場,在今年全國樓市整體遇冷背景下,這座房價節(jié)節(jié)上漲的城市,土地市場也熱鬧紛呈。
土地價格領先二線城市
廈門房價持續(xù)上漲,克而瑞廈門機構首席分析師張子吉認為,原因之一就是廈門土地供應量少,尤其是島內,整體樓面價節(jié)節(jié)攀升進而推動了房價的持續(xù)上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整理廈門2012和2013年土地拍賣信息后發(fā)現(xiàn),2012年廈門土地市場共出讓69幅地塊,但其中住宅用地僅12幅,占比17.6%且均分布在島外。
而2013年總供應土地48宗,供應總占地面積15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2%,其中住宅用地供應共交14宗,而土地成交金額則達到266億元,同比上升76%。
這種供應少的狀況在進入2014年以后并沒有更大的變化,據張子吉介紹,今年以來廈門土地供應23幅,其中商住地塊僅有8幅。“不過,與國內其他二線城市相比,廈門土地供應量仍然明顯偏小,這也是為什么廈門一個二線城市,房價卻直逼一線城市的原因。”
從近五年的廈門土地 (商住用地)價格走勢看,2010年廈門土地成交樓面價3616元/平方米(均價),而到今年均價已經高達10687元/平方米,5年間漲了近2倍。這種價格水平,已經遙遙領先國內的其他二線城市。
此外,廈門近幾年的土地供應幾乎都分布在廈門島外的集美、翔安、海滄和同安四區(qū)。不僅島內土地出讓絕跡,廈門島外的住宅用地出讓也面臨“僧多粥少”的情況,而眼下匯聚在廈門的各路開發(fā)商幾乎都要面臨土地儲備告罄的壓力。
即使在全國土地市場受到房地產市場影響而多城遇冷情況下,廈門土地拍賣仍然地王頻出,島外地價也紛紛進入萬元時代。7月11日,保利地產以33.88億元競得廈門同安區(qū)一幅商住地塊,樓面價10381.5元/平方米。8月7日,廈門海晟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5.18億元總價競得翔安區(qū)2014XP04地塊,溢價57.93%,并以12634.15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成為翔安新地王。
4年首現(xiàn)土地流拍
“有新地王作支撐,新盤的開盤價格肯定降不下來,而二手房價格也會看漲。”廈門中介協(xié)會副會長郭忠宗如是認為。
不過,2014年的廈門土地市場卻發(fā)生了4年來首次商住地塊流拍事件。8月7日,今年以來廈門最大出讓地塊,位于同安新城的2014TP02商住地塊,總建筑面積達到33.43萬平方米,起拍叫價達到26.41億元,但只有兩家企業(yè)領牌入場。在拍賣開始后,房企紋絲不動,最終因無人應價而流拍。這背后原因既能展現(xiàn)房企的擔憂,也可看出政府的調控導向。
廈門城市年輪咨詢策劃公司董事長張文彪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業(yè)界仍然看好廈門,廈門房價今后仍存在成本性向上動力,但是大項目對企業(yè)資金需求壓力大。
有觀察人士發(fā)現(xiàn),該流拍地塊原本是計劃于上月11日和保利地塊同時推出,后被取消。有觀點認為,取消或因同時推出多個大面積項目存在一定壓力。而首幅地塊流拍也給廈門土地市場降了一次溫。
此次報名卻未舉牌的禹洲地產執(zhí)行總裁蔡明輝曾透露,廈門土地資源非常寶貴,這幾年土地市場供應量一直在減少,每次土地出讓競爭都非常激烈,出讓門檻非常高,基本上是成交以后5天內就要把地價交清,而且還要按成交價的10%交一筆保證金。門檻高了,企業(yè)一次性投入太大。
寸土寸金的廈門也不乏囤地現(xiàn)象。有消息顯示,去年8月,廈門市國土房產局約談了29家逾期未動工地塊的用地單位,共涉及土地面積163.31公頃。其中:歷年公開出讓經營性用地中逾期未動工地塊18宗,涉及土地面積69.83公頃。研究廈門土地市場多年的資深業(yè)內人士王崎也表示,目前廈門依然存在許多拿地年份久遠還未開發(fā)的土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