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14 07:14:54
每經編輯|孫志成
隨著秋季的到來,天氣轉涼,流感的高發(fā)期也將至,又到了該接種流感疫苗的時候了。
與此同時,全球的新冠疫情還在快速增長,新冠疫苗的研發(fā)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據海外網報道,目前,韓國已經發(fā)現了新冠和流感病毒雙重感染病例。那么,有沒有一種疫苗,接種以后既能提供對流感病毒的免疫,也能預防新冠病毒呢?
韓國現新冠、流感雙重感染病例
據海外網援引韓聯社報道,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本部長鄭銀敬9日就國內是否出現新冠和流感病毒雙重感染病例的提問表示,檢測過程中發(fā)現過二者均呈陽性的病例,具體情況將在準確確認后進行說明。
鄭銀敬當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韓國境外已出現雙重感染病例,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兩種病毒的概率較低,但存在同時感染的可能性。至于雙重感染是否會導致癥狀更加惡化或更致命等后果尚不可知,有待繼續(xù)觀察。
報道說,雙重感染病例來自處于冬季的南半球國家,韓國防疫部門正在研究相關資料。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實際上,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病例并不是第一出現。
據新華網,早在5月,北京醫(yī)院大內科主任孫鐵英,曾結合在武漢戰(zhàn)疫一線的觀察表示,收治的50例重癥新冠肺炎病人中,有18例流感核酸檢測呈陽性,新冠-流感“雙重感染”者很多。而對于早已進入流感季的南半球,兩種甚至多種病毒同時在人群中流行,一方面給醫(yī)生的診療工作帶來很大困擾,另一方面患者因暴露于疫情時期就醫(yī)環(huán)境導致的交叉感染,給醫(yī)療系統(tǒng)帶來沉重負擔。
這種情況下,有沒有一種既能防流感,又能防新冠的疫苗呢?
答案是就快有了,據科技日報報道,近日,全球首個鼻噴新冠疫苗獲批啟動臨床試驗,該疫苗以流感病毒為載體,由廈門大學夏寧邵教授團隊、香港大學陳鴻霖教授團隊和北京萬泰生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fā)。
而據財新網報道,這款疫苗具有流感新冠雙重免疫。
能同時針對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
據中新網,港大教授陳鴻霖介紹,研發(fā)團隊自2012年開始研發(fā)流感病毒載體體系,首先制成MERS冠狀病毒疫苗進行動物測試。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研發(fā)團隊馬上利用疫苗體系制備新冠疫苗,并在2020年2月初制成疫苗種子。
該疫苗種子所制備的無害活疫苗可以是噴鼻式運作,能同時針對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使用方式同普通噴鼻流感疫苗相同,如果以后需要重復使用,可跟季節(jié)性流感疫苗一起使用。
據科技日報從廈門大學獲悉,該疫苗是在雙重減毒的普通季節(jié)性流感病毒載體內,插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基因片段研發(fā)而成的活病毒載體疫苗,是目前已獲準開展臨床試驗的新冠肺炎候選疫苗中唯一采用鼻腔噴霧接種方式的疫苗,通過模擬呼吸道病毒天然感染途徑激活局部免疫應答和全身性免疫應答發(fā)揮保護作用。
據財新網報道,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是唯一可以提供對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雙重保護的疫苗技術路線,其他技術路線的疫苗目前無法實現這一功能。以牛津大學研發(fā)的重組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為例,其所用的動物腺病毒只是單純的載體,并不會提供流感病毒相關的免疫保護。
應急研發(fā)期間,項目團隊在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的指導下,在疫苗毒株和生產細胞庫構建、疫苗生產工藝和質控體系研究、非臨床安全性評價、動物有效性評價以及探索性臨床試驗方案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在hACE2轉基因小鼠和倉鼠攻毒保護實驗中,疫苗組動物的肺部病理損傷明顯減輕。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據中新網,陳鴻霖透露,目前該疫苗進入首階段的臨床實驗,由廈門大學和北京萬泰生物主持,在江蘇進行,預計需時一個月。其后還將進行第二及第三期的臨床實驗,團隊計劃今年年底前進行在香港的臨床實驗。若一切順利,獲得批準后才會進行大批量生產。至于價格方面,陳鴻霖表示暫不清楚,但相信可參考市面噴鼻流感疫苗的價格。
針對該疫苗的安全性,陳鴻霖表示,港大的疫苗體系是基于流感病毒,其性質跟噴鼻流感疫苗一樣,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應該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
他又說,目前所有在實驗中的疫苗所能達到的保護狀況都不清楚,很可能打一劑疫苗不能解決問題,而需要進行加強,這也是為什么目前疫苗界已經開始開發(fā)第二波疫苗,用來加強免疫力。港大疫苗體系的優(yōu)點,正是可以跟流感疫苗結合,進行多次季節(jié)性免疫。
據報道,目前國內各地接種噴鼻流感疫苗價格有所不同,但大多在300元左右/支。比如據大河網報道,鄭州接種這樣一支疫苗的價格是320元左右,而據廣西廣播電視臺,該疫苗在廣西桂林、北海、玉林等地的接種費用為335元/支。
鼻噴流感疫苗和注射型疫苗有何區(qū)別?
往鼻子里噴噴藥水就免疫?這是怎么做到的?
目前有關鼻噴新冠疫苗的資料并不多,但從鼻噴流感疫苗與注射型流感疫苗的區(qū)別中,我們可以發(fā)現,這兩種疫苗還是有較大區(qū)別的。
1、給藥的方式不同
注射型流感疫苗通過上臂三角肌肌內注射。
鼻噴流感疫苗采用鼻腔噴霧給藥方式接種,即在兩個鼻孔內各噴入0.1毫升藥液即可完成接種。通過鼻腔噴入的無創(chuàng)接種方式,方便無痛,更容易被接受,有助于提高人們的接種意愿,尤其是對打針抗拒程度較高的兒童群體。
2、二者成分不同
注射方式接種的流感疫苗屬于滅活疫苗,含有已滅活的病毒成分。
鼻噴流感疫苗是減毒活疫苗,含有活性成分,它可以產生三重免疫保護,對存在于鼻黏膜上、細胞內和體液中的流感病毒均可有效預防。
3、鼻噴疫苗適用人群有限
根據2020年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的一項關于四價鼻噴流感疫苗FluMist Quadrivalent的規(guī)定,這一疫苗可應用于2-49周歲健康人群。
但2周歲以內或超過49周歲、孕婦、哮喘患者、對其任意成分過敏者、因藥物或疾病導致的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正在服用阿司匹林或水楊酸的兒童或青少年,以及接種前2天服用抗流感病毒藥者等人群則不在此疫苗適用范圍內。
關于產后和哺乳期女性是否可以接種減毒鼻噴疫苗存在爭議。
美國疾控中心認為,產后女性可以接種任何類型的流感疫苗,且50歲以內的哺乳期女性可以使用鼻噴疫苗,只要本身沒有禁忌癥;而澳門衛(wèi)生局認為哺乳期女性應該接種的是滅活疫苗。
另外,美國疾控中心對患有慢性病人群接種鼻噴疫苗持保留態(tài)度。因為鼻噴流感疫苗在這類人群身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還不夠充分。
4、兩者的副作用差別
對藥品的兩個關注點無非是有效性、安全性。作為一款減毒活疫苗,FluMist是否會引發(fā)更嚴重的不良反應?
從香港衛(wèi)生署提供的信息來看,鼻噴減毒疫苗并不會比針劑出現更嚴重的不良反應,它最常見的副作用是:流鼻涕或鼻塞、喉嚨痛、發(fā)燒超過37.8攝氏度。但接種禁忌癥更多。
比如,雞蛋過敏是鼻噴禁忌癥,但不是針劑禁忌癥。
流感和新冠肺炎疊加有什么危害?
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估計,全球每年因流感導致約65萬人死亡,而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3日12時35分,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達2866萬例,死亡病例已達92萬例。
9月13日,據央視新聞,中國疾控中心編制和印發(fā)了《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0—2021)》。指南推薦醫(yī)務人員、養(yǎng)老機構、長期護理機構、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場所脆弱人群及員工;重點場所人群,如托幼機構、中小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等;其他流感高風險人群優(yōu)先接種流感疫苗。指南還指出,今年秋冬存在新冠疫情和流感疊加流行風險,那么這種風險會帶來什么危害?接種疫苗需要注意什么?
若流感和新冠肺炎疊加有什么危害?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馮子?。喝绻谖覀儑鴥瘸霈F新冠肺炎同時也出現流行性感冒的話,就會使臨床病人的鑒別診斷、感染的防護、病人的管理,也包括醫(yī)療收治能力都會構成很大的挑戰(zhàn)和壓力。所以我們要做好相應的防范準備。我們特別提倡和推薦一些重點人員,應該在入冬之前完成流感疫苗的接種。
流感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如何?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馮子?。毫鞲幸呙缡且粋€已經經過長期使用的疫苗,我們國家流感疫苗的生產已經是非常成熟了,它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流感疫苗它的保護效果不像其它我們非常傳統(tǒng)的疫苗,特別是兒童常用的疫苗,它的有效率不是那么高,不是那么理想,但是就流感的預防而言,它還是預防流感最有效、最經濟的一種手段。
防范流感還需要注意什么?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馮子?。涸谇锒镜絹淼臅r候,除了做好疫苗的接種之外,還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這是實際上針對所有接觸性傳播,呼吸道的傳染病都是有效果的,包括現在大家廣泛采用的戴口罩,特別是到人員密集的場所,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等等,在這些場合要戴上口罩。另外一個就是勤洗手,還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流動、通風。另外一個就是,特別是老年人,特別是慢性病患者,在感冒流行季節(jié),要盡量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場所去,這也可以降低感染和傳播的風險。
今年已經得過流感,還要接種疫苗么?
中國疾控中心指南指出,之前感染的流感病毒,跟今年流感季節(jié)的流行株不一定相同,跟流感疫苗中提供保護的病毒株也不一定相同。另外關于接種時間問題,通常推薦9—10月份進行,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種,6個月至3歲的兒童要更早。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網、財新、科技日報、生活導報、中新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